旅游“软环境”的打造是创建旅游名县的关键环节。墨脱县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秉承“让每一名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流连忘返”的服务理念,在提升旅游“软环境”上持续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引领志愿服务风尚,构建便民服务格局,完善安全守护体系,展现门珞特色风情,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旅游名县建设。
文明引领,汇聚一片“志愿红”。设好一个志愿服务定点。在县城交通要道设置免费咨询点,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餐饮住宿、交通路线等讯息,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办好一场全民志愿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擦亮党建“红马甲”品牌,动员全县各党支部集中开展“爱我墨脱·靓我家园”环境整治志愿活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116个党支部2700余名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全县卫生环境大幅提升。营造一种浓厚人文氛围。着力挖掘、弘扬全县旅游领域涌现的好人好事,依托“网信墨脱”公众号、“墨脱融媒”视频号等多媒体矩阵,大力宣传党员干部积极主动为游客解决困难的优秀事迹,提高干部群众投身旅游名县建设大局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推动“人人都是墨脱形象、个个都是旅游大使”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关怀民生,培植一抹“便民绿”。优化入墨程序。推进边境检查站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实现过往车辆、人员“一站式”查验,通行效率由2分钟/人提高到10秒/人,整车通关可在30秒内完成。协调高德地图等导航APP推送扎墨公路“双进单出”限行消息和边防证提示,实行“网上预约、线上审批、就地领取、快速通行”的边防证办理流程,游客入墨更便捷。打造便民场所。聚焦游客需求,在墨脱县客运公司候车厅、莲花书屋、k52游客集散中心分别打造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休息、就餐、避暑、休闲等贴心服务,让游客宾至如归。开通旅游班线。开通县城至果果塘景区的旅游班线车,将班车运营与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打造交通顺畅、服务到位、停驻点多的良好旅游体验。畅通反馈渠道。推出“二维码随扫随反馈”系统,巧用“问卷星”平台,聚焦游客诉求,精准定位景区环境卫生、旅游班线车、入住体验3大模块,动态了解掌握游客需求及相关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截至目前,系统共收到反馈意见73份,高标准高质效解决具体问题3个。研发智慧程序。投入210万元,成功研发集游景、旅宿、食味、旅购、娱乐、资讯等多位一体的“云游墨脱”智慧旅游平台,将吃、住、行、厕、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融为一体,全面覆盖游客游前、游中、游后需求,做到“一键”游墨脱,“一屏”览全貌。截至目前,小程序累计归纳整理景区景点10处、各类经营主体19余家,发布各类文旅相关文章、视频、服务等内容100余篇,总访问达5万余人次。
聚焦根本,壮大一份“守护蓝”。抓实从业人员培训,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保证。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专题培训12次覆盖400余人次,紧抓服务细节,规范服务标准,有力提升从业人员综合服务素质。抓实市场监督管理,为游客提供坚强消费保障。采取现场检查、提醒、约谈告诫、没收封存等方式,全面加强餐饮、住宿等消费领域市场监管,接报即查,严格执法,高效维权,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4万余元。抓实专业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全程温馨守护。打造“服务型”公安队伍,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健全“1+2+5”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确保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成立墨脱县“游客之家”人民调解工作室,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推动旅游市场纠纷调解工作迈向专业化、规范化。
彰显特色,绽放一簇“文体彩”。沉浸式体验门珞民俗风情。为全县餐饮、住宿行业从业人员免费配发改良门珞服饰800套,有力有序开展“墨脱门珞舞台秀”、墨脱县第十一届“达羌”民俗节、“第二十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墨脱分会场活动”文艺演出、“梅朵乡亲—秘境之夜”音乐节、“墨脱十年路·奋进新征程”墨脱通车十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汇演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感受门珞文化丰富内涵。持续开展“墨脱赶集”活动,建设经营摊位15个,邀请农牧民群众和个体商户销售本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让门珞民族特色产品与游客零距离接触。联动式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建成林芝市首座与佛山“通借通还”的图书馆“莲花书屋”,共享佛山市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馆藏书籍一万余册,进一步深化墨脱文化底蕴。跨越式升级体育活动赛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邀请前国足队长郜林、前国足队员荣昊带领江南足球俱乐部为墨脱县第十六届“雅江杯”足球比赛助阵,邀请著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国家高级教练员徐国翀、潘巍现场指导墨脱县第十六届“迎新杯”篮球赛,推动赛事水平和知名度再上新台阶。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举行“健康墨脱”环雅江徒步活动,串联县域旅游风光,设置门珞特色美食补给点,让游客尽览边陲美景,享受墨脱独特菜系。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