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今日林芝

【奋力建设全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林芝市探索“四种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 来源:西藏林芝网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联结的重要手段。林芝市围绕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化,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发展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所有村均拥有集体经济,54.56%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68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逐步成为群众“共同富裕”的平台。

探索资源发包发展模式,把丰富资源整合起来。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村“两委”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村,依法合理采取发包、合作开发等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盘活,探索开展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米林市西嘎村通过土地流转,将村集体所有的1100亩土地租给农牧科技企业,开展特色林果、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9.68万元,同时依托观光农业发展,吸纳村民成为“农场工人”,63户群众户均增收近万元。围绕林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整合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实施藏药材、食药用菌类林下套种。波密县东若村引进天麻种植企业,投入资金3200万元建设林下仿野生藏天麻抚育基地,探索实施“公司+基地+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党员群众”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分户扩种等途径帮助群众增收,企业累计雇佣当地农牧民3000余人次,固定解决就业10余人,带动群众增收达300余万元。围绕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村,采取发挥致富能人作用、招引现代企业等方式,开发本村旅游资源,组织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米林市索松村毗邻“世界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该村以“村集体+致富能人+村民”入股模式建设公尊德姆农家乐,在收益分配上村集体提取经营收益的15%,其余收益部分以按劳为主、按资本要素为辅进行分配,在党员致富能手德吉旺姆的经营下,旅游旺季常常“一铺难求”,为村民提供了25个稳定工作岗位,带动75户群众增收。

探索物业出租发展模式,把闲置农房盘活起来。针对零散闲置农房(以闲置村公房、闲置校舍、村民进城务工闲置农房为主),鼓励支持村“两委”对其进行改造提升、整合利用,采取委托经营、合伙经营、出租经营等方式,实现保值增值。墨脱县巴东村以“企业帮扶+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模式,整合村内5栋闲置民房,将门巴族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门巴小院”民宿,今年19月份,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6万元。针对整村闲置农房(以易地扶贫搬迁、抵边搬迁中实行整村搬迁的传统村落为主),鼓励支持村“两委”对其进行集中开发利用,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工布江达县错高村享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美誉,48栋工布传统木质结构房屋平均使用时间超过了150年,甚至有4栋石木结构房屋年逾400年,房屋造型古朴典雅,好景如画、引人入胜。因无法实现人畜分离,不适宜居住,2019年实施了错高村整村搬迁,村党支部将搬出地老宅打包租给旅游开发公司,由公司打造为连片式民宿酒店,实现村集体年均经济收入250万元以上,帮助错高村转移就业17人、务工增收34万余元。

探索居间服务发展模式,把服务组织建立起来。结合有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成立施工队、运输队等,将技术含量不高、施工难度不大的政府投资基建项目交由实施,帮助村集体组织群众以承接项目建设、发展交通运输、开展机械租赁等方式实现增收。巴宜区巴吉村成立农牧民联营机械队、商砼有限公司等,采取“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组织农牧民群众跑运输、做基建,仅商砼有限公司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结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支持村“两委”服务保障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组织村民以参与项目建设、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方式,在服务国之大者、区之大事的过程中带动群众增收。波密县多吉乡因临近川藏铁路施工地,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主动服务保障川藏铁路建设,成立车辆运输公司和机械租赁公司,组织村民参与项目建设,今年带动群众增收近2000万元。同时,多吉乡与通参村签订帮扶协议,乡政府整合强基惠民资金143.8万元,为通参村购置储物冻库、厢式货车,支持成立波卓食品商贸有限公司(每年营业额的5%返还乡政府),开办通参便民超市,超市仅当年就实现分红13万元,并带动达大村、德吉村、木古村发展温室种植、生猪养殖,群众增收18余万元。

探索资产参股发展模式,把有效资产利用起来。对于资源富集、发展较好的村,鼓励支持村“两委”将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量化为股份,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取股份收益或进入市场交易。巴宜区巴吉村以土地形式入股,与西藏仁和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建设雪域江南宏鑫建材市场,双方约定村集体每年收入分红400万元,每5年增加50万元,25年后建材市场地面资产及经营权全部转交村集体。对于资源匮乏、条件较差的村,鼓励支持联村共建,采取入股的形式,同城郊村、旅游景区村共同发展集体经济,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朗县以52个村(居)共同入股的形式,整合资金306万元,在县城实施“光明新区商品房项目”,将项目前期70%的盈利优先分配给14个偏远村,30%的盈利用于项目滚动发展,自2022年投入运行以来,实现收益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