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闹铃声打破春日拂晓的寂静,康卓卓玛和董永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夫妻二人在巴河集镇经营着一家洗车场,日复一日地过着美好安定的生活。在西藏,诸如康卓卓玛和董永成这样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日子,在这背后是民族团结的力量支撑着越来越多这样不同民族结合起来的家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蓬勃发展,西藏也踏上了乡村振兴这条快车道。地区发展为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插上了翅膀,各族老百姓团结起来成为促进地区发展的强大力量。
2009年初,青海民和的董永成跟随表哥到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打工,与同在工地打工的藏族姑娘康卓卓玛邂逅,董永成向康卓卓玛表达爱意,两人感情迅速升温,热恋在一起,并于当年成婚。在过去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同民族由于习俗、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很难走到一起。但是,康卓卓玛和董永成两个人突破重重阻挠,求同存异、破除隔阂与壁垒,最终走到一起,组成家庭。现在董永成师傅和康卓卓玛结婚已经13年,两人一直相敬如宾,并且在2015年二人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女儿巴桑卓玛也出生了。
在幸福的背后也少不了二人的努力奋斗,康卓卓玛和董永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家庭的幸福之花。2020年,为了孩子读书,两人在集镇开了一家洗车场,默默耕耘,年收入达8万余元,除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外,还有一万多盈余。可以看到党的好政策惠及了各族人民,既可以从事各行各业,又可以自己创业来探索家庭幸福的道路。
2021年康卓卓玛的妈妈生病住院,都说“女婿就是半个儿”,女婿董永成跑前跑后,花费不少。在董永成的四处奔波和他与康卓卓玛的细心照顾下,康卓卓玛的妈妈身体逐渐好转,恢复了健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董永成与妻子康卓卓玛的实际行动恰是证明了各个民族的血脉中都流淌着共同的家庭观念。
正如总书记所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对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的相敬如宾、辛勤劳动、尊老爱幼、相夫教子,都是良好家风的体现。见微知著,董永成与康卓卓玛是雪域高原跨民族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是雪域高原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微观体现。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也传递着良好的家风,在促进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