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林芝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目标,以米林市为试点,探索提升林下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以标准化、科学化养殖促进林麝产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探索打造标准化养殖基地,有效解决“养哪里”问题。紧扣适应林麝特性选好基地。针对麝香作为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经济和药用价值的实际,米林市组成工作专班,邀请相关专家根据林麝的适应性、食物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对各选址点进行实地考察。经综合评估,选定羌纳乡巴嘎沟为项目实施点,主要因为巴嘎沟森林资源丰富、日照充沛、温度适宜、水源充足,是林麝的原生地之一。同时,远离村庄牲畜放养区,可有效避免疾病传播,且交通便利,距离机场、高速路和火车站均不超过20公里。紧扣提升林麝品质建好基地。采取“政府+企业”模式,米林市人民政府和西藏藏麝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6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9.3亩的科技养殖区60间、标准化养殖区444间,包含生产生活区、无菌饲料加工区、科研区、数字化档案建设研究中心等区域,打造集林麝养殖、科技示范、辅助生产等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
探索推进科学化养殖模式,有效解决“养得了”问题。实施科学引进工程。结合林麝生性胆怯,米林市采取全国首例林麝空运方式,从陕西省、青海省、四川省等地引进林麝44只,不到12个小时完成运输,有效避免因长时间陆路运输造成林麝死亡的情况。截至目前,44只林麝健康生长,未出现大型疾病,无1例死亡。计划10月份再引进一批林麝种源,实现年底存栏量达100头。实施科学养殖工程。养殖初期,与西藏藏麝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省凤县林麝养殖相关企业研究关于林麝养殖环境打造、高原反应预防等举措,保障林麝引种安全。特别是为确保林麝从过渡期转为成长期,实行精细化养殖、科学化管理,制定饲草配方、疫病防治、饲养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度,促进养殖管理更加规范化。目前,制定各项制度20余项,配备饲养人员5名,疫病防治人员2人,预备各类药品30余种、100余盒。
探索开展多赢化养殖方式,有效解决“养得好”问题。以“产香+产崽”保障企业基础性收益。聚焦企业赢利、村集体分红、群众增收,米林市创新开展“企业+村集体+农户”林麝养殖利益联结模式,基地建成后交由西藏藏麝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和市场销售。目前林麝处于成长期,待成年后,每只公麝每年产麝香15至20克,可实现增收0.7至0.8万元,每只母麝每年生产幼崽1至2只,可实现增收7至8万元;预计三年后存栏量达300头、年收入达400万元。以“地租+分红”稳定村集体保底性收益。企业按照每亩每年850元的价格与村集体签订场地租赁合同,每年为村集体产生收益2.55万元;按照政府投资比例为群众进行分红,第1年至第5年按照政府投入资金的1%分红,第6至10年按照政府投入资金的2%分红。截至目前,实现分红5万元,预计年底分红26万元。以“就业+饲草”增加农户参与性收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林麝养殖全过程,积极培育当地林麝养殖骨干力量,吸纳不低于该项目总用工人数50%的当地群众就业。同时,帮扶带动当地群众开展饲草种植,以不低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为当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林麝养殖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个,确保群众就近就便实现就业增收。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