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内要闻

我区农牧民就业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

发布时间:2021-05-07 作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见到阿旺时,她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扶贫产业园区刚领到1.4万元工资。手里攥着钱,阿旺开心得合不拢嘴。这是她在自家门前的藏毯编织合作社辛苦半年赚到的钱。

阿旺成了懂技术、有本领的编织工人,不再四处奔波打工。同村的30名拉孜县明玛村群众也在县城产业园区实现了稳定就业。

近年来,西藏将就业扶贫当作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优化进城务工环境等方式,大力促进农牧民就近就便就业。据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转移农牧民就业近500万人次,年均技能培训10万人次。

同时,为促进群众充分就业,西藏还通过项目建设吸纳就业,对高海拔生态搬迁、乡村振兴等小型基础设施工程按以工代赈模式交由农牧民施工企业负责实施。

2021年,西藏计划转移农牧民就业60万人以上,其中通过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3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以上。

21岁的仓旦出生于西藏山南市曲松县堆随乡龙村,初中毕业后考入拉萨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从小怀有厨师梦的他,毕业时已熟练掌握了中餐、西餐、藏餐等几十道菜肴的烹饪方法。

“毕业后,我在一家餐厅当上了厨师。”仓旦自豪地说,月工资有8000多元,“改变了祖祖辈辈只能种地和放牧的命运。”

“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现代化,使西藏城镇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从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格桑卓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