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黄华林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联合授予2022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黄华林,作为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派的茶树品种选育专家,于2019年6月成为了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员,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易贡茶场开展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这不是黄华林与西藏的第一次接触。通往墨脱的首条公路——扎墨公路在2013年才刚刚修通,然而由于墨脱特殊的地理位置,路上依旧险阻重重,而在2014年,他已受邀前往西藏墨脱开展茶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2019年,他被选派为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再次踏上了西藏这片热土,来到了易贡茶场,成为易贡茶场首位援藏茶叶技术专家。
进藏后,他与茶场当地干部职工打成一片,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系统地调研了易贡茶场和周边县、场的茶产业概况,掌握了林芝市茶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发展难题。调研中,他发现易贡茶场茶园管理、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均较区外落后许多,市场拓展和营销策划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人才队伍严重匮乏、观念落后,许多工作也难以顺利展开。他认为,要想改变茶场现有的状况,必须要改变固有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必须根据广东援藏“易贡产销一体茶叶小组团”的“立足易贡、放眼林芝,内强外拓、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围绕着技术改进、产业开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努力让“小组团”发挥“大作用”。
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黄华林充分发挥自己的茶学专业优势,与派出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种、栽培、加工和质量安全等各研究室密切对接,从源头上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市场开拓等环节提出合理改进方案。广东援藏助力西藏的高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黄华林也在其中得到了锻炼提升。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成功研发出西藏首个本土低氟边销茶产品,累计引进名优红、绿茶加工等区外先进经验和技术13项,帮助攻克技术难题6个,建立合作研发、科研教学等平台2个,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2项。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开展西藏自治区首次本土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扩大繁育研究。并收集一批经多年本土驯化后的老茶树品种,成功培育出西藏自治区首个本土茶树品种“藏茶1号”,填补了西藏本土茶树品种空白。
在提升本地人才队伍水平方面。积极开展援藏“传帮带”,先后为易贡茶场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技术能手。与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15家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交流合作,邀请25人次企业管理人员、国内专家分别在林芝各产茶县区开展企业管理培训、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38场次,培养了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等方面的林芝本地技术骨干1015人次,成功培育出易贡茶场第一支拥有种植、加工、营销、茶艺等专业技能的本土专业人才团队。与西藏农牧学院、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培训。
在提升产业技能方面。针对茶园管理提出了优质茶园管理方案,加大了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景观茶园改造等的工作力度,提升茶园管理水平,茶叶产量得到明显提升;针对易贡茶场加工设备落后问题,购置更新了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提香机等一批先进设备,并对红茶萎凋室和发酵室进行了系统改造,从加工工艺各环节对名优茶产品品质进行全面提升。同时针对茶叶毛茶产品精制耗时耗力和易贡砖茶压制速度慢问题,购置了西藏第一台色选机自动化砖茶压制生产线和自动采茶机,效率迅速提升,人力成本大幅度下降。并以此建立核心示范点,带动和辐射周边乃至整个林芝市的茶叶生产。
在打造产业特色品牌方面。协助易贡茶场对标更高标准的有机认证和绿色制造要求,先后通过有机茶认证、国家绿色工厂认证、ISO “三标”认证。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推出主打高质高端的易贡茶场全新系列32款新产品。2020年7月,《臻选绿茶》荣获第十届“中绿杯”名优绿茶产品质量推选“特金奖”;2021年6月,《臻选红茶》荣获“华茗杯”2021全国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金奖”;2021年5月,易贡茶场被中国茶产业联盟推评为“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2021年6月,易贡茶场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绿色工厂”。
三年来,黄华林恪守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老西藏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援藏工作,有力促进了西藏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西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2020年,黄华林荣获“广东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荣获“林芝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