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工作

【奋力建设全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林芝市试点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加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12-08 作者: 来源:西藏林芝网


旅游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林芝市紧扣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以工布江达县为试点,探索“旅游+”新模式,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乡村”融合发展,真正加出旅游发展新活力、加出群众增收致富路,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升级。截至10月底,工布江达县接待游客256.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65%103.14%

创新“旅游+文化”发展模式,让文化“活”起来。活化民族民俗文化,立足工布江达县自唐代起就是吐蕃沟通内地的交通要道,各族群众在此地交往交流交融,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与传承,推出《大巴松措》《家在巴松措》《梦回太昭》《错高梗舞》等系列“工布江达好戏”,推动民族民俗文化展演进景区景点,举办巴松措林彩节暨雪山下的音乐集市,把藏文拓印、藏式小吃、文创产品、音乐表演融于其中,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呈现给广大游客。今年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期间,联合四川电视台康巴卫视,开展“四季如画 工布江达大直播”和生态旅游资源慢直播,开幕式活动全平台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超过130万,抖音话题累计播放次数超过2亿人次。活化红色革命文化,串联G318沿线景区景点建设“红色长廊”,投资1600余万元修缮川藏公路会师点、阿沛管家庄园、烈士陵园、太昭古城等景点,配套建设“两路”精神展览馆、阿沛·阿旺晋美纪念馆、太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览馆等红色文化展馆,开发重走十八军进藏路、重走茶马古道、体验川藏公路修建等红色旅游、研学经典线路,让游客感受“两路精神”发源地的红色魅力。

创新“旅游+体育”发展模式,让体育“动”起来。打造户外运动精品项目,依托工布江达县相对较低的海拔与多种多样的地质地貌,这一适宜发展登山、徒步、漂流等户外运动的天然优势,创建巴松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巴松措水上运动基地,系统开发徒步穿越、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出巴松措至新措、中措等精品徒步线路3条,探索开发静水漂流、激流竞速等项目,让工布江达成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打卡地。打造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利用巴松措景区“户外天堂”体育旅游IP,将巴松措作为各大赛事的“主舞台”,成功举办全国性漂流赛事—2023年中国漂流联赛(工布江达县站)和第九届环巴松措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竞速赛,配合举办第四届跨喜马拉雅国际公路自行车极限赛,让广大游客在欣赏运动之美的同时,充分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实现了体育赛事与旅游发展的互联互动。截至10月底,巴松措景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70万大关,实现门票收入6095.0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0.87%192.55%

创新“旅游+乡村”发展模式,让乡村“旺”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围绕工布江达县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模式,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田园东玛生态园、薰衣草观光园、仿野生灵芝采摘园,建设集游玩、采摘、垂钓为一体的“巴河鱼”生态园,逐步形成集“吃、住、游、玩、养”一体的综合观光体验带。积极发展民宿经济,注重民宿中“农”的味道、“家”的温馨和“业”的生态,把特色文化、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打造结巴、欧巴精品民宿集群,截至10月底,全县家庭旅馆接待游客16.37万人次,实现收入4051.8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0.9%130.06%。积极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充分利用丰富的温泉、湖水、森林等自然资源,提出“高原健康游”理念,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阿沛温泉康养旅游基地、念朗温泉康养旅游基地,开发“林海森呼吸、温泉慢旅游”产品体系,切实提升“健康工布江达”知名度。开发特色传统古村落,坚持把保护性开发利用古村落作为守护历史根脉、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不适宜现代居住的传统村落组织实施易地搬迁、进行保护性修缮,引导村集体开展适度经营,盘活古村落这一重要文化资源。错高古村享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美誉,48栋工布传统木质结构房屋平均使用时间超过了150年,甚至有4栋石木结构房屋年逾400年,在政府支持下,村党支部对搬出地老宅进行保护性修缮,打包租给旅游公司,开发为连片式民宿酒店,实现村集体年均增入250万元以上,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幸福生活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