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料库>理论探索

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扎西

发布时间:2022-07-25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农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自治区党委强调,要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西藏三农工作既是经济工作、民生工作,更是政治工作,关系着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形势任务、增强行动自觉、审视现实基础、把握重大机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责任再压实、措施再强化、落实再加力,在稳粮、兴牧、强特色上做足文章,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我区三农工作新局面,为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确保重要农牧产品有效供给。扛起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保障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强化耕地草场用途管制,严守耕地草场红线,坚决遏制耕地草场非农化、非牧化,防止非粮化。要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着力提升耕地地力水平。要大力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全面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集中攻关青稞、牦牛、饲草等种植养殖技术关键卡点问题,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全面启动建设15座自治区级以上牦牛、藏羊良种场,解决农牧业芯片问题。完善草场水利设施,抓好草场保护工作,在适宜区域建设人工饲草连片种植基地。在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的前提下,推动全区牲畜养殖总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二要加快发展高原农牧产业。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建设一批青稞、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推动两江四河河谷经济带建设,青稞、肉奶年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100万吨以上。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有序发展现代化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让原材料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效益,不断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建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空壳社清理和规范高质发展,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农牧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产地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三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五级书记责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群体、群众关切,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行动,抓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抓好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的后续帮扶工作,抓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深化对口帮扶,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农村人口收入增速。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抓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四要有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围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锚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目标任务,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办好西藏技师学院,大力培养西藏工匠。加大国家投资项目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力度,广泛动员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管护,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完善转移就业组织化,就近就便融入产业发展、扩大以工代赈范围和规模、扶持农牧民施工队等各项政策举措,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五要大力推动生态宜居。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完善森林、湿地、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国有公益林、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继续保持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以农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继续实施四清两改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建设生态良好宜居、环境整洁优美的美丽乡村。

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活力、增强动力,坚持三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规范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步伐,促进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总结、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供销合作社四位一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改革成果。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农业水价、集体林权制度、农垦等改革,确保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七要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提振农牧民精神风貌,持续在管脑子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深化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淡化宗教消极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力度,不断巩固群众思想基础。拓展优秀文化产品乡村供给工程内涵,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破除陈规陋习,大力促进农牧区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八要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牧区,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引领,以建设100个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以加快边境地区建设和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为重点,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网络、住房安全、人居环境、物流网络等农牧区基础设施,着力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坚持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强化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大力推动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城乡均衡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要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围绕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能力和水平。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总结运用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有益经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驻村驻寺人员、乡村振兴专干等积极作用,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强化村规民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村干部、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确保农牧区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做到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协调,推进三农工作落地见效。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尤其是农业农村部门要聚焦新时期主业主责,抓好服务农村农民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作为,凝聚起强大的三农工作合力。要全面发挥要素保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下沉,扩大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的规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国有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自治区财政持续安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通过风险担保撬动金融部门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贷款,并持续推行创新性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强化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下派驻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等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要全面夯实基层堡垒,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作为长远之计,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大力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深入谋划、有序推动,选优配强村集体领头羊,着重推选熟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村一线。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花精力把政策吃透、情况摸准,进一步提升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进一步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农业农村研究处